第一百六十三章

 热门推荐:
    按规矩来说,成婚之事须得准备的东西可是多了去的。

    自古男女婚姻大事,依父母之命,经媒人撮合,认为门当户对之后才可互换写有生辰八字的庚帖,看年庚是否相配、生肖有无相克。而后将庚帖压于灶君神像前的茶杯底下,以测神意。

    倘若三日之内家中无碗盏敲碎,也无家人吵嘴、猫狗不安等等“异常”之象,这才要请算命先生排八字、瞧日子,待认为周全之后男女之间才能上门议亲。

    但对于拓跋子推来说,两人既无生身父母在世,也不是媒人撮合而成。那提亲的这部分,除却请先生看日子以外,其余的皆可全免了。

    他只备了红纸,与王弘义一起将四人的生辰八字写上去,想请算命先生给瞧一个于四人都合适的日子,还要尽量快些,以免日子久了,冯锦的肚子大起来,行动不便,身子也受罪。

    “爷,实在不行我俩就先不办了。二三十年都等得起,还在乎这几日吗。”王弘义有些不好意思地向拓跋子推提议。

    他知道拓跋子推急是因为冯锦的身子,此刻却还要顾及着自己与卿砚,徒增麻烦。

    再怎么说,两个人的日子应该是要比四个人的好瞧、好定不是。

    拓跋子推却坚持道“弘义大哥,锦儿一直以来都将卿砚视作姐姐,你们这分别的三十年,从年幼到白头,哪一日不是为了冯家?你们的事儿,我和锦儿当然是要用心的。而且一天成亲,本就是说好了的,你若再客气,子推便要觉得自个儿是忘恩负义的自私之人了。”

    其实前几日还不知道冯锦有身孕的时候,他就与她提过这些事儿。

    同住一个院子,如果让王弘义和卿砚后成亲、为他们二人让路,冯锦觉着这真是把他俩还当作了下人,心里总不痛快。

    可若是拓跋子推后娶,卿砚又觉得是反了纲常,实在不肯。

    他们两个男人倒无所谓,但说来说去,只有同一天成亲,才能欢欢喜喜、解得了这两个心思细腻的女人心中各自的结啊。

    王弘义这才无奈地笑笑,对他点头“能遇上冯家这样的主子,也实在是我和卿砚的幸事了。”

    两个人在外屋写着生辰八字,冯锦将纯熙哄睡着了,走出来瞧见桌上的红纸,心下一喜。

    “子推,我不要那平城的三书六礼了。我们既在沧州,就按沧州百姓的风俗办这喜事好不好?”说来她是极为厌烦宫中那套礼聘的仪式的,成亲本是两人一生中最高兴的日子,若连这一天都得按规矩、战战兢兢,小心翼翼的,哪还有什么高兴可言。

    好不容易出了宫,这辈子还能有机会再嫁人,冯锦自然是想着要寻些有趣儿的风俗,多年以后也一定算是难得的回忆了。

    拓跋子推想了想,笑着看向了王弘义“沧州有什么风俗?”

    “沧州啊,男方下的聘礼可杂了,不过对爷和姑娘来说都是些不值钱的小玩意儿。六件绸缎衣裳,一套金银首饰,一百二十两银子。还要另备吃食,油包六十四只,麻饼六十四只,老酒八担。”王弘义的目光落在院儿里正准备烧火做饭的卿砚身上,这些聘礼单子,从她九岁那年开始,他就已经背得熟熟的了。

    转而又补充道“对了,还要红绿书纸,就是把婚书包了,纸张两层,外红内绿。”

    “这我知道,大概就跟‘三书’之一是差不多的。”冯锦戳着拓跋子推要他记下,而后歪了脑袋接着问道,“那女方回礼呢?”

    “回礼就简单些,无非就是油包、炸金团,还有自个儿做的绣品。”王弘义细心地与她一一道来,“比如被面儿、枕头,日用器物之类的,这就与姑娘过去在皇宫里见的大不相同了。毕竟这老百姓成婚啊,两个人是要考量如何过日子的。”

    “过日子……”

    这三个字被冯锦听进心里,只觉得陌生而又奇妙。

    真没想到,有朝一日,他们居然当真能像普通百姓那样,高高兴兴成婚。婚后除却养育儿女和吃饭谋生之外,什么都不用发愁,什么都不用谋划,只需要想着如何“过日子”就够了。

    “弘义大哥,你在我祖父母陵寝后头的那间小屋子,到那日能不能腾出来借我一用啊?”冯锦忽然又想起了这茬儿,“我想从那儿出嫁,有祖父和祖母瞧着,也算是从娘家走的了。”

    王弘义点头“那是自然。”

    卿砚从外头进来,只听到他们讨论这一句,忙上前道“那我也去,圆了我送姑娘出嫁的心愿。”

    十一年前,没能看着冯锦嫁人,是她一直以来的遗憾。

    冯锦挽住卿砚的胳膊,巧笑道“姐姐送我出嫁,我也送姐姐出嫁,多好。弘义大哥刚刚与我说了沧州的风俗,他们去准备他们的,姐姐从今儿起也跟着我一起准备回礼吧。”

    卿砚点了点头,拍了拍冯锦的手背。

    她这回也没有同冯锦再说那些“使不得”之类的客气话。

    既然说好了要做普通人,平平凡凡地度过以后的日子,那高低贵贱的话,她若再说,必定是要惹冯锦不高兴,也要让她觉得自己见外的。

    在一同成亲这件事上,四人今日难得地达成了共识。

    拓跋子推与王弘义趁着天儿尚早,还不到吃饭的时候,拿着写了八字的庚帖出门去找算命先生。

    他们住的地方不算偏僻,走几步路就是沧州城最繁华的地界儿,街上也有不少专门给人看日子成婚的“择日店”。

    两人一家家地瞧过去,实在是不知道该进哪家好。末了还是拓跋子推想了个办法,从街上拦了个大娘来询问,让她给指了一间风评靠谱的店铺。

    那家铺子里的先生胡子头发都白花花的,听见人进来也不抬头,只是专心地瞧着手里的一本册子。

    等拓跋子推开口询问“先生是否能为婚事择日”时,那老先生才抬起头来,看了一眼他手里的红纸。

    “公子请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