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章 黄光玉不服(2 / 3)

归来1990 七慕晟 3812 字 2021-10-12

狂了?

黄光玉很快就结束了第二部分,进入最后的环节:“配套措施方面,通过房地产开发可以让华国的外派员工更好地在当地居住、生活,要不然他们心不在焉、很难融入当地;参股银行是为了扶持当地的穷人,至少能够置办一些简单的纺纱、交通等工具,也可以推动人民币结算。”

跟随黄光玉走了一段时间,江奕心里有了一些初步的想法,不过看现在这种情况,今天拿出来还是不太够。需要好好想一下,放出大招才能拿下他。

没看到李大庆和江文社那种热切的目光?现在说出这些想法,结果肯定是职业经理人和自己这个老板争执起来,李大庆和江文社看到了说不定也会口服心不服。

果然,李大庆很快就站出来力挺黄光玉了。

“这个方案相当于从过去的管道经济进化到了扎根当地开发的阶段了,黄经理果然研究得很深入。”李大庆一直飘在零售业层次,今天算是见识了“以零售为纲,产业为目”的发展模式。

江奕心里暗暗给他竖了一个大拇指。我这么多年不是一直在这么向产业纵深发展么,只是没教给你。

还跟以前的模式比,不知道以前的布局是我设计的?

“这个方案整体上有一些可取之处,可以有助于我们把巴国培养成为中东北非等市场的前锋,就像是扶桑国是美利坚的马前卒一样,也有助于华国真正放眼四海。”江奕的定性一下子就拉低了黄光玉这个方案的层次。

名义上好听,可行性上却不一定好。

李大庆和江文社心里纳闷的同时,黄光玉更是一愣:“说实话我还真的没考虑这么高远。印地亚这个国家,和华国不是一个档次吧,用得着我们考虑这个?”

“香江的专家分析过,用不了很多年,印地亚就会是另一个扶桑国,美利坚防止华国南下的马前卒。”

我年龄小、压不住你,香江专家这种“外来的和尚”总是够了吧?

“那要不要考虑一下湾湾的因素?”听得出来,黄光玉的反问句里有着严重的不服。

淡定、淡定,江奕提醒着自己。

黄光玉到底是吕奉先还是关云长,首先要看自己是只有匹夫之勇的董卓还是胸怀天下的刘备。

“湾湾不是最大的问题,只要华国的gdp做大、湾湾的高位势能就会消失了。不出20年,它就会连大陆的一个普通省份都比不过。”

不管他服不服,江奕还是继续打击他一下:“棉纱线、铜矿、铬矿这些资源需要形成规模才有效益,巴国现在的资源勘探还没有铺开,前期需要长久、大量投入,我们毕竟不是专业类公司。”

这个倒是黄光玉方案的真正软肋,他自己都觉得可信度不高,只是为了方案的完整性才放进去了。这次被江奕拿捏得死死地。

金融业是江奕的专业之一,说出来更是让他毫无反手之力。

“参股银行的建议还可以,但是没有考虑到国内的发展现状。格莱珉银行之所以能够在孟加拉国顺利运营,是因为他们有信仰的束缚、可以自我管理,要不然还要派出人员专门管理这些小额贷款。你的建议考虑到信仰因素了吗?”

这几个问题都是从成本的角度去考虑的,作为投资人必须考虑清楚。

从这个方面挑刺,黄光玉就只能听着。只是后面的内容就让他难以接受了。

江奕看到自己已经初步打击了黄光玉的自信,也不再多取指责他,仅仅从投资人的实力视角挑剔了一下:“融资方面也要多考虑一下。我们以前的投资最多的是来自于香江证券市场,要不然很快就会超过我们投资人的实力了。”

这就是欺负人了。不是你自己说的先不要考虑自己的问题么?投资人的实力你也没告诉大家嘛!

江老板这是为了反对而反对。李大庆虽然不